秋阳和煦,微风送爽。周五的清晨,阳光洒满校园,金色的树影摇曳生姿。南华大学离退休服务中心第十二、十三、十四支部的党员同志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聚一堂,踏上了一场“追寻红色印记,传承衡州文脉”的党建之旅。一路行来,大家先后探访陆家新屋与衡州文化博物馆,在青砖黛瓦的沧桑中追寻历史的回声,在文物典籍的厚重里触摸信仰的脉搏,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
首站抵达陆家新屋。陆家新屋是清代陆成祖(1838年一1891)提督的府邸,它静静伫立在晨光中,青砖灰瓦错落有致,飞檐翘角尽显古朴气派。踏入宅邸的瞬间,规整的院落布局、精美的雕梁画栋、斑驳的木质廊柱,无不彰显着当年的规制与匠心,仿佛在无声诉说着百年前的家族荣光。最让老同志们动容的,是墙体上留存的抗战时期炮眼,深浅不一的弹痕嵌入斑驳墙面,有的清晰可见,有的已被岁月磨平,却依旧能让人瞬间穿越到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到当年军民同心、抵御外敌的热血与勇气。大家放慢脚步,驻足凝视,有的轻轻触摸着墙体上的痕迹,有的低声交流着过往的历史,眼中满是敬畏与感慨。随后,我们在气势恢宏的陆家新屋前合影留念。陆家新屋的屋顶上雕刻精美细腻,虽历经风雨仍栩栩如生,老同志们的笑脸与新屋相映成趣,镜头定格下这跨越时空的年代瞬间,也定格了我们对历史的敬畏、对先辈的缅怀。
离开陆家新屋,我们乘车前往衡州文化博物馆。走进馆内,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以王船山思想、湖湘文化为核心主题的展览,通过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文物、一份份字迹斑驳的书稿、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场景复原,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精神内核。在王船山的哲学手稿展柜前,大家认真端详着泛黄纸页上的工整字迹,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智慧箴言中,感悟先贤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在近代湖湘志士的革命遗物展区,从陈旧的书信、磨损的枪械到泛黄的旗帜,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记忆,见证着湖湘儿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家国担当。讲解员的细致解读,让抽象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大家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称赞。年过八旬的老同志们精神矍铄,拄着拐杖缓缓前行,眼神中闪烁着对文化传承的热忱与对家国的深情,那份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此次党建活动,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陆家新屋的弹痕与牌坊,铭刻着先辈的忠勇与坚守,是衡阳大地红色基因的生动见证;衡州文化博物馆的文物与典籍,传承着湖湘的文脉与精神,是湖南地域精神的核心载体。虽然早已离开工作岗位,但初心未改、使命在肩。此次参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与汗水换来的;而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红色基因,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今后,我们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弘扬湖湘文化,做红色故事的讲述者、文化薪火的守护者,以实际行动诠释“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信念,为学校和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让初心常青、信仰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