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是由神话演变而来且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在南岳的各种传说中,舜 帝巡狩南岳应是最古老的传说了。那么,这一故事来源何处?史书和中国古代典籍是如何记载的?对此,本文将加以考据。
《史记》对舜帝巡狩南岳的记载
《史记》对舜帝巡狩的记载有两处,一为《五帝本纪》,一为《封禅书》。前者只提到过“南巡狩”,未点明“南巡狩”之地是南岳,后者记载得很明确。
《史记•五帝本纪》【1】曰:
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
《史记•封禅书》【2】曰: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上述二者都谈到了舜帝巡狩,巡狩的时间和次序分别是二月东巡狩、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前者只点明东巡狩地点为岱宗,余者缺;后者则全部点明了巡狩地点,但未交待巡狩中岳时间。
由《史记•封禅书》可知,南岳作为舜帝巡狩目的地是明确的,且秩叙岱宗后。
先于《史记》的其他典籍对舜帝巡狩南岳的记载
《史记》的成书,司马迁在《报任安书》【3】中云:“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由此可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其行事,综其终始”是《史记》成书的主要方法。那么,《史记•封禅书》中“舜帝巡狩五岳”这段话源于何书?司马迁说“尚书曰”。我们现在就去翻一下《尚书》。《尚书·虞书·尧典》【4】云: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
由此可见,《尚书·虞书·尧典》也记载了舜帝“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比较《封禅书》与《尚书·虞书·尧典》,有两点不同:(1)司马迁在《封禅书》添了一句话:“中岳,嵩高也。”,而《尚书·虞书·尧典》没有。这样,就把中岳纳入了舜帝巡狩的范围。(2)《封禅书》中说“皆如岱宗之礼。”,而《尚书·虞书·尧典》说“至于北岳,如西礼”。对于上述两点点,本文不作讨论。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约成书于前五世纪,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司马迁尊重《尚书》的记载是合理的。
但是,封禅一词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5】,太史公在《封禅书》中也引用了该文内容。那么,在《管子·封禅篇》中是否记载了舜帝巡狩南岳一事呢?经查,无,只记载有“舜封泰山,禅云云”。封禅与巡狩是两码事,而衡山,自三皇五帝至秦皇汉武未被封禅过。
“如岱宗之礼”是什么礼?
舜帝巡狩南岳是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化的礼仪的,这就是“如岱宗之礼”。那么,“如岱宗之礼”的程序与含义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柴,望秩于山川”【6】。
“柴”。是一个动词,就是烧一堆柴火,以告祭于天。不同典籍中,人们对“柴”的解释略有不同。《尚书》伪孔传释柴为“蟠柴祭天告至”,马融认为其办法是“祭时积柴,加牲其上而潘之”,郑玄注《王制》也说:“柴,祭天告至也。”因之,孙希旦《礼记集解》除肯定“潘柴祭天”说之外,还进一步发挥道:“王者之事天,犹子之事父母,不敢读,也不敢旷也。”加于“潘柴”上的牺牲有牛、羊、采、犬和壳。
“望秩于山川”。秩为次序之意,所谓“望秩于山川”,即依次序望祭一方之名山大川。其次序是:天子祭祀全国的名山大川;诸侯祭祀所辖地的名山大川;全国的名山依东(泰山)、南(衡山)、西(华山)、北(恒山)、中(嵩山)为序。
为什么要“望秩于山川”?这与古人的山岳崇拜有关。《礼记·祭法》【7】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人根据观察,认为云兴霞蔚的山林川谷便是风雨生成的地方,因而对其怀着敬畏的心情而加以祭祀,告慰神灵,祈求风调雨顺,获得四方之民的归顺与拥护。同时,也可显示其高踞于诸方之上的地位,以巩固其统治。
舜帝巡狩五岳用时一年还是五年?
舜帝巡狩五岳,其次序安排是:岁二月,至于岱宗;五月,巡狩至南岳;八月,巡狩至西岳;十一月,巡狩至北岳;然后到中岳。五载一巡狩。这是在一年内完成的呢,还是分年实施的呢?人们有不同看法。
首先,我们要弄清舜帝的居地。舜帝,国号称有虞。《史记·五帝本纪》说:“王肃云,虞,地名。皇甫谧云,尧以二女妻舜,封之于虞。今河东大阳山西虞地是也。”此处言河东大阳山西虞地,即今山西永济市虞乡一带。【8】舜帝巡狩四岳或五岳当然从居地京师出发,按东南西北中次序巡狩,最后从中岳嵩山回归西虞,这是最短路径,合符逻辑。那么,舜帝到底用时一年还是五年呢?《史记•封禅书》没有明确交代,历史上人们有不同看法,归纳起来有“一年说”和“多年说”【9】。
一年说。为什么一年必须完成呢?吕祖谦(1137—1181年,南宋时人)认为:“巡守之礼,此乃维持治具,提摄人心,圣人运天下妙处。大抵人心久必易散,政事久必有阙。一次巡守,又提摄整一次,此所以新新不已之意。”为什么一年可以完成呢?王通(584—617年,道号文中子,隋朝隋朝时人)认为:“仪卫少而征求寡也。夫惟仪卫少而征求寡,故国不费而民不劳。”
多年说。其理由是距离遥远,辗转困难,一年之内难于完成。且五月,巡狩至南岳,而此时南岳系暑天;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又天寒,在时令上安排不合理。持这种观点者有朱熹、王夫之、明朝时的丘浚等。
参考文献:
【1】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acabbbf24e.aspx
【2】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028.htm
【3】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d4b25931b841.aspx
【4】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v_3081.aspx
【5】巩曰国. 《管子·封禅》考索[J]. 管子学刊, 2005(4):20-23.
【6】赵世超.巡守制度试探[J].历史研究,1995(03):3-15.
【7】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v_3159.aspx
【8】郝仰宁.虞舜之墟在永济——舜帝历史文化遗迹考略[J].山西文史资料,1999(Z1):277-285.
【9】转引自王子今.“巡狩”:文明初期的交通史记忆[J].中原文化研究,2016,4(06):5-13+2.
————————————————————————————————————————— |
作者简介:张长元(1943-),男,湖南省衡阳市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现从事衡阳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