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七言绝句《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至今仍脍炙人口 。
把书比喻为明镜似的半亩方塘,把书中的丰富内容描绘成“共徘徊”的天光云影,而源源不断补充更新的知识为源头活水,短短四句,就把诗人和读者明彻的心境,水流的鲜活灵动写活了。古诗把书写得如此画面优美,光彩照人,恐怕还是第一首吧?其蕴含的哲理,丰富的内涵,博大的胸襟和读书的乐趣,跃然纸上,韵味隽永,回味悠长。
我从小就爱好读书,还在小学时就看过《绿野仙踪》《人间》《童年》。唐诗、宋词,也是我的涉猎对象。记得在衡南一中唸初中时,我们的大宿舍夜不闭灯,而我又睡在上铺,每到夜晚,便忘情阅读,慱览群书,把学校图书舘的中外名著等文艺书藉都看完了。由于从小读书的积淀,诗词歌赋名著美文的熏陶,也使自己的思想活跃,心胸开阔,词语丰富。信手拈来,下笔千言。在学校和市区作文比赛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1954下期,16岁高二的我,第一次在《衡阳日报》发表诗作:《水手》。其后,又陆续发表数篇,引起我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拾,并立下当作家和诗人的宏愿。
1984年12月,我以自己多篇获奖作品,参加衡阳市作家协会,准备今年精选作品成册,向湖南省作协进军。在耄耋之年能够被批准入会,是我平生的最大心愿。
古往今来,大凡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之士,无不不是勤学苦读者。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留下的传世名篇,是与他们日积月累的读书分不开的。杜甫有“读书破万卷”的豪言,李白有“铁杵磨成针”的壮志,都是我辈的楷模。毛主席嗜书如命,战争年代也手不释卷。建国后,住房书香盈屋,床上书排成行,以便随时开卷批阅。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下放时,好学爱书,读书不辍,给乡亲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的报告和讲话里,常有典故和成语的生动运用,为思想的火花增添光彩。
现在是信息和电脑的时代,网络作家和网页阅读,有如异军突起,激荡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电子书己成为“钩头族”的阅读爱好。然而,作为知识储存和传承的重要载体,纸质书仍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图书馆的典藏秘藉,华夏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是认知世界改造世界永不枯竭的源泉。
周总理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时,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誓言,掷地有声,语惊四座,令人刮目相看,并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表里如一,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读书,应有明确的目标。如总理所言,志存高远,才能动力十足,学以致用,一往无前!
根据自我的习惯和爱好,读书的方法也应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可以通读、精读,一本本的读,打歼灭战。或者把不同学科,不同风格、不同趣味的书交乂阅读,以消除审美疲劳,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我们应将更新的知识不断充实知识的宝库,使书本的内容与时俱进。像那源源不绝的活水流向水塘,天光云影的水面会更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