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工作处
 首页  部门简介  工作动态  党建园地  关工委  老科协  老年大学  老年文体组织 
 
您的位置: 首页>>金秋文苑>>正文
我与读书
2016-06-14 09:05 凌均卫 

读书一词,或有多种含义:一指在学校学习,"我的小孩在一中'读书',明年高中毕业。"指的是一种求学的过程或形态;二指个人的一项日常活动,"他正在书房读书。"指的是个人一项具体的工作或行为;三指一项特殊而普遍的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以色列国民的读书空气很浓,排世界首位。"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市民读书氛围浓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这些都是泛指阅读书籍的社会活动。无论何种所指,其着眼点在"书",其要义在"读",且读有所得。

我从私塾启蒙到大学毕业,在学校读书将近18年;从45岁起在大学当老师,教书近30年,当然也是自己认真读书的30年;作为个人的读书活动,自识字起,可以说从未间断过,少说也在千册以上;作为社会读书活动,我在大学图书馆工作8年,对师生的读书状况颇有所知。因此可以说,我与读书已结下不解之緣,今年76岁了,我坚持天天读书,从未间断,是读书之乐与我相伴。

我祖辈和父亲都是文盲,没有人读过书,倒是我母亲念过几年小学。作为家境贫寒又多子女的农民,为养家糊口,父亲农忙种地,农闲常外出做点小生意。或许是在外闯荡的见识与感受,加上母亲有点文化的影响,父亲下决心要从排行老三的我开始(那时我已有了6个兄弟姊妹),无论如何也要读点书。于是,在我8岁(1948年)的时侯,他联络附近几位有意送子女读书的乡亲,由我家出场地,请先生,办起了一个私塾点,我开始读书了。可惜的是,1949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毁了家乡几乎所有的房屋和田地,学业中断了。好在1950年湖南解放,51年家乡就办起了小学,我因有近一年私塾的基础,初小阶段跳了两次级,只读了两年半就考入了高小(那时前4年称初小,后2年称高小,是分校设置的),以后一路顺利读到大学本科毕业。

我是幸运的。不仅在于贫困的父亲能送我读书,有幸成为从农村较早走出的大学生,更在于我就读的每个阶段都遇上教育有方的恩师。

我的启蒙老师是私塾的刘学文老先生,他是一位爱书盛于生命的儒士:那年洪水来得异常凶猛,大约半小时,水就漫到了二楼。听说来洪水了,他首先让我帮他把书籍赶紧徃书箱里装,一边叮咛:孩子啊,我这辈子唯有这些书陪伴,我不能没有它们啊!当我家亲戚划船来救我们时,眼看房屋快要倒了,父亲第一个拉他上船,但他却执意要将书箱先上船,父亲也算明事理并且果断,立即将书箱和他一道先推上船,然后才让我们全家人和邻居连推带拉上了船。船离开房屋不到十几米,房屋就垮塌了。除了留下人和先生的书箱,其他一切都被洪水冲个精光。先生不只这种惜书如命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敬与解读,更是深烙在我的记忆之中:入学第一天,走进书房,就看见正面墙上贴着正楷"天地君亲师"五个竖写的大字,下面是一帖孔夫子的画像。同学到齐之后,先生给我们讲的第一课是对五个字的简明解读和对孔夫子的介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先生还会恰当地联系教学内容,逐步深化第一次课的解读和介绍。从那时起,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与敬畏,对孔夫子神圣的钦佩,开始根植到我的脑海里。

我初小阶段的班主仼万新绮老师也是一位颇有学识的老人。他发现我基础较好,又勤学好问,而年龄偏大(入学时已满11周岁),是他让我一人两次跳级,提前一年半就毕业了。是这位恩师给了我一年半宝贵的少年时光!

高小阶段两年时间里,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教自然课的周建基老师和开朝会(每天正式上课之前全校师生的集会)讲座的蒋盘老师。周老师第一堂自然课是这样开头的:他手里举着约一尺长的小竹条喊道,同学们,大家看看,好好想想,若我每天把这竹条掰去一半,注意,是每天掰去一半,什么时间能把这竹条掰没有了?大家先是仰头聆听,老师问话落音,便热烈地交头接耳。让大家热议一阵之后,周老师笑着讲,同学们,我告诉大家,我这辈子掰不完,你们一辈子恐怕也不能。为什么呢?因为每次一半,总还会剩下一半啊。所以,我们中国古人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歇"。 这道理是蛮深奥的,我们学自然这门课,就是要逐步认识自然,认识我们周围这个复杂而奇妙的世界,……。这堂课引发了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也启迪了我一直以来的哲学思考,在此基础上,前几年,我终于归纳总结出世界之"五无":这个世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类无数,其变无穷,其妙无限"。周老师这种引人入胜的导课艺术也成为我在大学教学方法的参照。

高小两年留下印象最深的另一位是蒋盘老师。那时的学习与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有约半小时的"朝会",先做早操,轮流由一位同学领操,后轮流由一位同学指挥合唱一首歌,(我轮过领操,同学们都把领操和指挥唱歌看成"大事",认真做好准备)然后有15分钟的故事讲座,由蒋盘老师讲<把一切献给党>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讲得非常动听,将党的好儿子吴运铎和钢铁战士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英雄形象,深深刻进同学们的心中,成为我人格养成的重要起点。

我初中高中是在一所学校衡阳县一中度过的,这6年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阶段,知识基础、人格养成、社交与社会工作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锻炼。或许是因为我年纪偏大又显得有些早熟,一直担任班级干部,高中担任三年校学生会主席,高中二年级就入了党。这期间,我们参加了大炼钢铁、大修水利、开山种地、农村的抢种抢收等许多社会劳动。尽管时间被参加劳动占去了许多,物质条件也较困难,但由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的认真负责,师生的精神面貌却很好,我们都较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当年衡阳县一中那些老师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教学能力,非常令人钦佩,我至今未能忘怀。

高中毕业后,我被保送进入西安军亊电信工程学院。这是当时我国三大军事院校之一,教学训练与军事化管理都非常正规,非常严格。在这里,我不仅得到了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技术的训练,尤其是认知能力、思维方法、探求意识得到较大的提升,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现在回想起来,我深感后者的提升比前者的训练更重要。大学期间我觉得受益最大的是物理课教员何杏仙和数学课教员张泽增两位老师,(她)他们是从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描述世界的视角来讲授数理学的,讲授思路充满哲理,讲授过程体现人对物性事理的探究、思维、认知、描述方法,让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使我受益终生。

从以上叙述,说明人的一生进学校读书,接受正规良好的教育十分重要,是人生之路的奠基。这一基础打得是否厚实有效,一是要有好老师,教育有方;二是学生本身要敏于和善于接受教育。毕竟"师傅领进门,俢行靠个人"。

学校读书打基础,只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进入社会之后,能否有所作为,还需有更多更大的努力。从我对社会的观察和我自身阅历的体会,无论你从亊何种职业,要成就业绩,要人生出彩,内外条件和因素固然很多,其中多读书,读好书,广採博揽,持之以恒,定是必备的条件。关于读书对人生和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人的人格升华和精神气质的大益,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中,比比皆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胸蔵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文化人无有不知。"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朱熹.性理精义)对于做学问的人而言,读书更是穷理之要。我在图书馆工作期间作过调查,凡经常来图书馆读书和借书的老师,都是学校老师中教学和科研成绩比较突出的;凡经常来图书馆读书和借书的学生,也都是学习成绩和表现比较好的。

宋代文豪苏轼有言:"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多才之士才儲八斗,博学之儒学富五车。"明代学者冯梦龙曰: "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在纪念世界读书日,倡导全民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的日子里,重温细酌这些名家名言,当有深刻的启示与激意义。

关闭窗口

南华大学离退休服务中心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电话:07348282325  邮编:421001